专业知识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专业知识
分类 24 新闻动态 13 专业知识 8 家长课堂 3

动机构建理论系统简介

时间:2018-12-13   访问量:1683

动机构建理论系统简介

一天下午,天气不错,我从社会福利院的走廊经过,前方坐着56个抬着头聚精会神看动画片的脑瘫孩子,当我出现在他们的侧面的时候,他们几乎同时把视线从精彩的动画片内容里转移到我身上,注视着我集体对我行注目礼,随着我从他们面前经过,他们的脑袋也出奇一致的转动着角度,直到我的身影消失在他们的视界,我在想,如果换成是我们的孩子在同样的场景下,他们会如何反应呢?

那,什么是孤独症儿童?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。

对于孩子们而言,孤独症只是我们大人在自己的规则标准下人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,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,他们的个人世界并不孤独,他们一直都是快乐的;真正痛苦的,只是我们的家长。我的个人观点就是:

我们的孩子,首先都是跟其他孩子一样普通的孩子,在强烈的个人独特兴趣关注驱动下沉迷于此,渐渐偏离了普通孩子的正常发展轨迹,造成了社会性的严重不足,进而表现出一系列不符合我们社会规则的行为方式。其实这背后,他们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、不一样的世界观和特别兴趣点的普通孩子,仅此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他们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他们对人不关注;

为什么会对人不关注?因为他们缺乏对人关注的动机;

为什么他们会缺少这个动机?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兴趣点和想象世界比人有趣多了;

为什么他们的兴趣点如此特别?因为动机的背后,无数世间万物都是“唯乐主义”在驱动我们的本能在发展,这个本能驱使我们寻求让自己快乐的东西,逃避或者转化让我们痛苦的东西。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了99%的人都寻求的“唯乐”,他们却是另辟蹊径的一伙人,他们更执着于我们平时都疏忽的认为无趣的不重要的事物,他们天生就注定了要与我们不一样,天才,也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基于以上观点和研究,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,重新构建他们与人活动的动机,获得与人互动的乐趣,从而回到正常人的发展轨迹上来。

       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动机构建理论的各个方面

  1. 信息监察意识的激发

    1. 发现并寻找孩子的外显活动;

    2. 观察了解使孩子进行活动获得快乐的激发点;

    3. 利用上述的激发点,尝试进入孩子的活动,使孩子的活动在你的加入之后,变得更有趣(是孩子觉得更有趣,而不是我们以为这样会更有趣,这是家长以及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通常犯的错误)

    4. 在上述的情况下,尽量展开并延长孩子与你的活动,并在活动中,寻找或者创设他在活动中对你参与的依赖性最强的环节,在这个环节中,寻找或制造发生在你们活动以外的突发信息,并在此间有意无意地通过你活动的停止,中止整个活动,全神贯注于突发的信息,直到孩子注意到我们所关注的信息为止,令孩子的意识跟随我们的意识流向,注意到突          发的信息,这一次信息监察意识的激发活动就完成了,如果此时孩子因为关注了信息,直接过去参与该信息的活动, 那么,说明孩子对关注到的信息感兴趣,我们则陪伴孩子一起参与;如果孩子不采取参与信息的活动时,说明孩子对原来的活动更感兴趣,此时,我们就要即时回复到与孩子原来的活动中,继续进行游戏即可。

    5. 注意:信息监察意识的激发,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孩子在进行沉迷活动时,对身边所发生的信息的监察意识,是一种状态,而并不是必须去参与的,在过去的免费家长培训课程中,有不少家长操之过急,急于让孩子参与信息活动,这并不利于孩子对信息监察意识的发展。

  2. 信息关注的引导

    1. 发现并寻找孩子的外显活动;

    2. 观察了解使孩子进行活动获得快乐的激发点;

    3. 利用上述的激发点,尝试进入孩子的活动,使孩子的活动在你的加入之后,变得更有趣(是孩子觉得更有趣,而不是我们以为这样会更有趣,这是家长以及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通常犯的错误)

    4. 在上述的情况下,尽量展开并延长孩子与你的活动,并在活动中,寻找或者创设他在活动中对你参与的依赖最强的环节,在这个环节中,寻找发生在你们活动以外的突发信息,并在此间有意无意地通过你活动的停止,中止整个活动,我们自己直接或者征询孩子,邀请其一起,如他不想参与时,可以家长独自去了解,过去看看该突发的信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通过夸张的行为、语气等诱导孩子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事,之后,如果此时孩子因为关注了信息,直接过去参与该信息的活动时,这一次信息关注活动的引导任务就完成了,如果孩子不采  取参与信息的活动时,证明孩子对原来的活动更感兴趣,此时,我们就要即时恢复与孩子原来的活动中,继续进行游戏即可。

    5. 必须强调的是,整个信息关注的激发过程,其目标并不在于孩子是否参与活动,只是让孩子建立一种关注身边信息的意识而已,对于活动的参与与否,则需要依靠活动本身的内容是否真正对孩子具有吸引力。只要我们的家长可以严格按照上述的原则进行操作,我们会很快发现平常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的孩子,会变得有反映了,哪怕是他在沉迷飘忽的时候,你对他的信息会有一定的作用了,当然这离打开孩子的自闭之门还是有一定距离的,不要紧,继续努力,坚持就是胜利。

       

  1. 常态原则

    面对自闭症儿童必须以正常的心态,要像对待正常孩子般对待他们,切忌标签化,不要认为他是自闭症不听、不懂,就不说、不讲,而过滤了他们的生活,关爱、倾听、讨好、告状、口是心非、开心的、不开心的都要让他们去面对与体会。所有的个案研究证明:孩子只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内化,都可以养成灵活应对生活情景的能力,而真正走进社会,融入生活。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福气。要对孩子有信心,一个人不能没有希望,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坚信孩子一定会好的,同时做任何事要分轻重缓急,夫妻间要互相给对方信心,互想常识,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氛围,在其间教育孩子,比如教孩子给爸爸或妈妈夹菜、擦汗、捶背等等。

  2. 体验原则

    体验是婴幼儿童学习的重要过程,只有在体验中获得的认知才是最真实、最深刻、最牢固的,尤其是对于情感与情绪,没有亲身的体会,孩子们根本就无法获得正确的认知,他们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情感与情绪,还要学会关心别人的情感与情绪,体验是最有效的手段,因此能动手的让他自己动手,能尝试得让他去尝一尝、试一试,创造有效的情景,让孩子体验并明白什么是喜、怒、哀、乐。生活中的酸、甜、苦、辣都要让他自己体验。

  3. 动机原则

    心理学证明,动机是产生行为的关键,没有动机就没有行为,动机原则就是说,教育的目标要注重孩子的思维,重视行为背后的动机,让孩子拥有正常人的思维方式,自动获得泛化能力。例如:我们并非简单地要令孩子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作答回应,而应该构建他们与人交往的动机,即准确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,利用令他感兴趣(即令他沉迷的)的活动,与之产生互动交往,让孩子体验与人交往比独处更有趣、更好玩,从而制造他与人交往的动机。

  4. 赏识原则

    赏识不光是赞扬,更重要的是肯定与信任。对待孩子我们要用心,要动情,所谓用心就是用珍爱、用包容、用欣赏、用希望、用尊重、用信任的态度与情感,去对待他们,动情就是用真情实感,用诚实的态度去影响孩子,去感染孩子,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蹲下来,让孩子充分地体会我们的心、我们的情。赏识不光是简单的你真棒,赏识的更高层次是要相信孩子,除了赞扬以外,赏识还要懂得去批评,要用赏识的态度去批评孩子,陪伴并鼓励孩子去面对困难。赏识才会有自信,自信心会影响将来的发展,自信心是赏识出来的,在点点滴滴里面会积累出来。赏识不等于夸奖,这样的观点太肤浅了,赏识是肯定,是信任,在孩子身边陪伴他,鼓励他,跨越困难。就连批评也可以是赏识的,把错误严厉的指出,然后告诉孩子你只要用心你就会改正,就能做到最好,你一定行!

  5. 早始原则

    对于婴幼儿的教育目的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少,而在于对他们产生知识的敏感与对知识的兴趣的培养,对于一个处于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,接触得越早、接触得越多,就越容易产生对知识的敏感与兴趣,在博林教育智力开发中心,我们非常重视对知识的早期渗透教育,这就是动机构建教育体系下的孩子,比传统教育体系下的自闭症孩子知识面广,思维敏捷,而且泛化能力强的重要原因。

  6. 快乐原则

    唯乐”是人性之本,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,是与生俱来的。但快乐不止是肤浅的“大笑”,克服困难,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是一种快乐,满足好奇心等所表现出来的平静专注也是一种快乐,是更深层次的快乐。心理学的研究证明,平静专注有利于孩子的学习,与人交往也是如此,情投意合才是同伴间发展友谊的基础。令孩子感受与人相处的乐趣,感受学习、生活的多姿多彩,是博林给孩子们最大的快乐。看待事物是否消极,家长要做好典范,你的心态是积极阳光的,孩子才会跟随着你一道进步,生活就会变得快乐。

  7. 习惯原则

    除了要培养孩子遵守常规、拥有按时睡觉、按时起床、讲卫生等良好生活习惯以外,动机构建教育体系更重视思维习惯的养成,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,即是要培养孩子通过思考处理,理解事、物来支配其行为的习惯,而非简单地产生某一行为连接。正如我们不只是教会孩子过马路要看红绿灯,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,培养他们有注意安全的习惯,不要马上给孩子答案。在诱导时可以加入因果关系,要让孩子学会三思而后行,这不是通过的一两天就可以的,而是要通过漫长的类化。

  1. 知识纵深原则

    在教授知识时,要注意知识的广度与深度,知道得越多、了解得越深,就容易建立孩子的自信,获得成就动机,成就感强,越容易产生兴趣,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意义。我们在教授认知杯子时,就可以从它的款式、颜色一直深入到它的结构与质材;一片树叶,可以从它的颜色、形状深入到种类、结构乃至生长的环境等等。

  2. 生活原则

    在动机构建教育体系下,课堂就是生活,生活就是课堂,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滞后的特点,教育的内容要取于生活,教学的模式要贴近生活,让学生所体验的情景,越真实效果越好,必须做到在生活中教,在生活中学,即要有效创设学生所感受到的氛围,让他发现问题,并在他通过努力而无法解决的时候,提醒他如何寻求帮助,让他真正体会,得到帮助后解决问题的快乐,而这些问题必须是他有生活经验的内容,生活原则的教学内容,除了包括日常接触的多少、冷热、蔬菜、交通工具等以外,还包括求助、体会别人、讨好、遵守纪律等社会性的教育内容。如,要教授他学会求助,可以通过创设购买他喜欢的食物的情景,而他却发现没有钱,引导他去向别人求助——借钱,借钱时要说别人喜欢听的话,做别人喜欢的事。

  3. 渗透原则

    耳濡目染,潜移默化。婴幼儿童的教育是影响的过程,是滴水穿石的过程,因此教授所有的知识技能,应该坚持随机渗透。如婴幼儿对妈妈的认知,并非从一开始就告诉他,这是生你养你的女人,是你爸爸的妻子……而是在平常的每时每刻的生活中,不断地对孩子说:宝宝,妈妈来了,来让妈妈抱抱,让妈妈亲一个,妈妈陪你玩等等,在生活过程中去渗透内化,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认知面前这个爱我疼我、养我抱我的人就是妈妈,这就是渗透的原则。

    实践证明,坚持渗透,可让每一个自闭症儿童,理解并掌握复杂的语言,以及形状、颜色、数量、前、后、左、右等各方面广泛的知识,培养并内化正常的逻辑思维。

  4. 全面发展原则

     在博林,不但是要孩子成为一个人,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一个具有完善人格: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情商与智商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,才是自闭症儿童真正的教育目标。

    感受偏差、开不起玩笑、情绪紧张、没幽默感、关注点: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。拓展孩子的视野,家长要全力以赴、以常态的眼光看待孩子 ,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。孤独是一种性格,不是一种病,把一切不如意都看成路过的风景,尊重、爱和赏识我们的孩子,开心地玩!

     

    动机构建主要教学方法:

  1. 这是动机构建体系教育独创的,有效介入自闭症儿童的重要方法之一。它的应用操作原则:

    对孩子的任何一次介入,给孩子的感觉必须达到“谐谑”境界,让孩子产生愉悦,并向往、期待与你的再次互动。同时让孩子内化常态人的幽默。严禁“戏谑”式介入,让孩子产生反感、厌恶你的互动,同时更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。

  2. 利用孩子的“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”多感官进行教学活动,力求提高有效介入的频率。

     

  1. 投其所好,好其所好;

  2. 亲其师,信其道;

  3. 教因学而生,学以教而萌;

  4. 在玩中学,学中玩;

  5. 获得孩子的影响权;

  6. 20%的丰富语言+30%的夸张表情+50%的饱满情绪;

  7. 恒心+信心+耐心+爱心。

     

  1. 他们为什么不说话?

    他们没有体会到沟通带来的好处和乐趣,导致不愿意用语言来和人交流,并不是不能说话,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。

  2. 他们的行为问题怎么那么多?

    一方面是闲得无聊下给自己找点乐趣,另一方面那是他们和我们进行沟通的非语言的一种形式,提醒我们要注意他,感受他的喜怒哀乐,因为他们发现当他做出一些行为后大人能够很快就做出反应,多次负强化以后行为问题就会越来越多,更多的原因就是一些行为能够给他们的内心世界带来平静和安全感,得到极大的满足。

  3. 怎么和他们玩?

    一切活动的前提就是以当时孩子的兴趣点出发;

    前期的介入可以先从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开始,进入他的世界,你要玩他正在得比他还要疯狂,引起他对你的注意;

    其次巧妙的把自己加入到他的个人活动中,变成与人的互动,并从中获得与人互动的乐趣;

    不用拘泥于形式,方法,游戏,只要是能够产生与人互动的活动就行

  4. 我没时间没精力陪他玩怎么办?

    孩子的时间非常宝贵,工作固然重要,但是时间都是挤出来的。可以发动家人亲戚朋友邻居的力量,多几个人帮忙带,累是必然的,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,置死地而后生把。

  5.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究竟要教什么呢?

    首先,我们必须承认一点,不管自闭症孩子存在着什么问题(虽然这些所谓的问题并不一定存在,在此我们不做探讨),我们都希望他们可以成为一个人,成为一个正常的真正的人。所以我们就必须从一个人的正常发展的轨迹,以及正常人的养育模式去进行教育。许多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,作为一个正常人的一切能力并非天生就拥有的,如模仿、思维、逻辑、以及游戏、心理等等,从进化的角度来看,人从出生到成人,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原始到文明的进化过程,人在一出生的那一刹那,充其量,只是一个基因不同的动物,他们拥有发展成为高等动物——人类的一切生理条件而已,他们同样缺乏上述诸如模仿、思维、逻辑以及游戏、心理等等的一切能力,这一切都是通过后天发展而来的,只是他们的发展很快,仅在出生的短短数月间就已经发展起来,但他们是如何得到发展的呢?

   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让·皮亚杰揭开了这一谜团,他认为人的这一切能力是通过后天的活动而发展出来的,例如,一个刚出生的婴儿,躺卧在婴儿床上,开始他没有任何意识去摆动他的肢体,当爸爸把一个五彩斑斓的吊铃悬挂在宝宝所睡的婴儿床头时,孩子的行为能力的培养就开始了,一开始,宝宝发现了在自己眼前那色彩鲜艳的吊铃,这使宝宝非常兴奋,不自主地把小手摆动了起来,在挥舞中更使他兴奋的事情发生了:舞动的小手不经意地碰到了低垂的吊铃,使吊铃快速地摆动了起来,这一现象让宝宝更加兴奋,接着就接二连三地不断碰到吊铃……结果在不断的拍打吊铃的活动中,宝宝意识到了,原来用手拍动吊铃会更有趣,于是,宝宝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就会不断地运用刚学到的本事——常常会用手去拨弄身边的事物,运用手去拍打物品以及摆弄物品的能力就发展出来了。

    所以,要教育自闭症儿童,要把自闭症儿童培育成一个正常的人,就必须要回到一个人所发展的道路上来,从感知力的发展开始做起。

  6. 家长心态的误区:

    • 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。

    • 迷信专家,信奉专业,缺少学习批判,没有创新精神,盲目跟随大流。

    • 迷恋方法,迷失方向(要清晰明亮方向,一定要静下心来)。

    • 盲目效仿个别成功,但却缺乏必然性的个案。

    • 追求孩子某个能力的表现而满足家长欲望,忽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。

    • 缺乏恒心、持久力,急于求成。

    • 标签化孩子,过滤孩子的生活。

    • 畏难。

    • 惰性。


上一篇:如何有效与孩子进行活动

下一篇:儿童自闭症前兆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